理念与改革思路



1.北京大学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北京大学长期来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在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北京大学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学方针,以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型人才为本科教育目标。学校重视本科实验教学,认为实验教学是实现上述目标和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是培养一流创新型人才的推动力。

北京大学在2003 年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进行修订时,要求各个学科建立以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培养为核心,对本科生进行低年级的通识教育和高年级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了更好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学校还正式开设了本科生研究课程选修课,并设立本科生科研校长基金泰兆基金莙政基金等本科生科研基金,资助部分优秀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

与此同时,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大力支持,包括:

(1)多种渠道支持实践教学改革立项、实验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实验教材编写出版等;

(2)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验、实习课程;

(3)加强培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4)引入研究生助教制度,协助主讲教师。

(5)在实验室建设、管理与实验教学方面都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政策、规定和办法。在《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中明文规定了实验教师的工作任务与要求。

 

2.北京大学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

地球科学是一门实践科学。近些年来,地球科学正在酝酿着新的地质科学革命。现代地球科学的应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都与地球科学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密切相关,如资源、灾害和环境问题等。现代地球科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科学与技术相互交融的特点。建立“地球系统科学”是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对地球科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需树立新的观念,提出新的思路,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大学地球科学的学科建设始于1909年。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北京大学地球科学已经形成了几乎涵盖所有地球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在学科配置、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等诸方面均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现拥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和大气科学4个一级学科,其中地理学和大气科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包括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构造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自然地理学(含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1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空间物理学(图2-1北京大学地球科学的地质学、地理学和大气科学均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大学地球科学各学科之间既有相通的学科群基础,又有共同的学科群应用方向(如灾害、资源、全球气候变化等)(图2-2)。在课程体系方面,地球科学概论正逐渐成为地球科学最为主要的学科群基础课。各学科的专业基础既自成体系,又相互交叉。在应用层面,4个学科共同关注灾害、资源与全球气候变化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长期以来,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形成了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引导的地球科学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培养模式和培养思路。

地球科学人才培养模式

招收一流学生、提供一流教育、培养一流人才是北京大学地球科学本科教育的总体指导思想。现阶段北京大学地球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地球系统科学的领军人才。包括:具有综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型研究人才和基础应用型人才。

基础研究型人才应当是具有攀登地球科学高峰的理想、能力和素质的优秀人才。培养规格为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人才。

基础应用型人才应当是具有将创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意识、能力和素质的优秀人才。培养规格是能够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 

地球科学人才培养思路

为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首先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加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变以知识为本教育为以人为本的教育,努力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树立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在管理体制上确保本科教育与研究生培养的贯通,使得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与训练能够既保持科学性,又能够贯彻始终。

本科生培养模式

根据以上思路,我们建立了新的“121”三阶段本科生培养模式(图2-3),并从2003年开始在各学科推广。

该模式的核心是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大一按学科群打基础,二、三年级按一级学科培养,大四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愿的原则,选修适量必需的专业课程或专业方向课程,使得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建立了与该本科生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3.中心实验教学定位与规划

地球科学实验中心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地球科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致力于建立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引导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近年来,在“211工程“985计划3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经费支持下,北京大学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围绕新的本科生培养思路和培养模式,确立了实践教学理念,明确了中心的定位,理顺了中心的管理体制,建立了新的实践课程体系,全方位建设和改善实验教学硬件条件。

本科生实践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北京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优势,中心坚持以素质培养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先导的实践教学理念,拓宽夯实知识基础,培养锻炼综合能力,以实验和实习项目为载体,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努力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定位和规划

围绕上述地球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理念,中心定位地球科学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和教学科研活动共享平台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以课堂实验教学为基础以野外实践教学为重点以科研实践训练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将中心建设成为开放式、共享式的国际一流的地球科学实验中心。

 

4.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

中心注重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健全制度,加强研讨,强化培训。鼓励教员开展实验教学实践与理论探讨,鼓励理论课教师从事实验教学,鼓励学科带头人引领实验教学工作,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热爱实践教学、科研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

中心改革管理体制,强调以学生为本。依托北京大学地球科学的学科群优势,优化整合学校实验教学资源,形成服务于多学科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实现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健全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政策与机制,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考核方法,为学生实践活动和科研训练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心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注重与理论教学和科研训练密切结合。构建结构优化、富有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体系、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密切联系,充分体现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应用性,并将本科生科研训练贯穿于整个本科生实践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