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北京大学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交叉学科为重点,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基本建设方针,特别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学校985经费规划中,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和公共平台的建设、基础条件建设的费用将各占三分之一。

北京大学历来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强调实验技术队伍对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作用。学校《北京大学实验技术人员聘任和职务晋升(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为了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要注重和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培训工作。学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和技术队伍的培训和交流。

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规定教授必须承担本科生课程,国内外进修交流,外聘或引进实践教学人员以及考核、奖惩政策措施,调动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对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实践教学梯队和技术支撑队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学校还设立多种实验教学的奖励(如北京大学先进实验室、北京大学实验室先进工作者、北京大学实验技术奖等)激励教师投身实验教学。

由于地球科学各学科开设的许多本科生课程都安排了课时不等的课堂实验教学或课间野外实习内容,同时多数学科还专门设有暑期野外实习课程。因此,中心的专职、兼职教师几乎都直接参与实践课程或野外实践教学指导,同时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实践活动,其中教授讲授本科生课程并指导实验/实习课程比例超过60%。。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队伍的稳定性,中心在学校的指导下制定了明确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保证规划的执行。

中心教师队伍规模将中心的专、兼职编制控制在70人左右,其中教师系列的55人作为教学梯队的核心力量,实验技术系列15人承担日常教辅工作和新教学设备的研发任务,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助教。中心和所属实验室的主要管理岗位由教师系列中的骨干人员兼任,实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的一体化,以减少固定编制数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中心人员结构和配置完善实践教学队伍的梯队建设,合理调整实验教师结构,逐渐使中心教师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趋于合理。课程主讲教师牵头实验/实习课建设,负责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的设立和实施,每门实验课均由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主讲,专门实验人员和研究生辅助实践教学。以上人员以课程为单位组成课程教学小组(图3-1)。

中心师资队伍培训利用校际交流、教育部国际交流项目和科研合作等多种机会,使各类型实验教学人员得到系统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

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中心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规定,保证“职称评定向实验教学倾斜、教学奖励向实验教学倾斜、教学经费向实验教学倾斜”,以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实际工作(包括岗位聘任、技术职称晋级)中,严格按照“教学一票否决制”的原则进行,推动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严格规定实验中心教员两年内必须参加一次本科野外实习教学,促使实验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支持教师将优秀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内容,使教师不断提出新的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的实验选题,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在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以教师自身的创新思维方式影响和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