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虎峪地区野外实习进行时
发布日期: 2018-11-27
2018年11月19日下午,《地球与人类文明》课程来自社会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艺术学院、医学部、信息管理学院、元培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不同学院的10名同学在张志诚教授和郭艳军老师带领下来到了虎峪进行实地野外考察。
虎峪自然风景区不仅是国家2A级旅游景点,更有着丰富的地质构造现象供同学们观察学习。在虎峪沟内近2km的观察路线上,一路由张志诚教授生动讲解,没有地质学基础的各个院系的同学们通过9个观察点的观测,了解到古老地球的活动、地表岩石的形成等。
《地球与人类文明》课程简介
地球与人类文明课程是以地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作用为主线,研究从地球形成以后的各种地质现象和环境因素如何促进了生命进化、智慧出现以及人类文明的形成,并影响人类文明演化发展方向;探讨人类文明反过来对地球的影响;思考人类文明与地球共同发展的和谐之道。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解、阅读讨论、课外作业、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的形式,结合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智能移动计算等各项实验教学技术,展现地球演化过程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鼓励学生能够结合自己专业知识,积极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演化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基本逻辑,积极思考人类文明未来发展之路。
张志诚教授带同学们认识了三种基本的岩石类型: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用年轮的比喻生动地阐述了沉积岩不同的岩层——一层一层地反映了地球早期的活动情况。


张教授为同学们讲解沉积现象

讲解指示牌
讲解指示牌——虚拟仿真中心在虎峪每个观察点都设立了讲解指示牌,用以辅助老师们上课,便于同学们理解。通过扫描图板中的二维码,可以看到相关知识点更多的介绍,为野外实习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张教授对照指示牌为同学们讲解
有上过《地震概论》课程的同学,在张教授讲解断层现象时,正确地答出了所见断层的类型,使得张教授开心不已,夸赞同学们学习认真。

断层现象

斜层理构造——指示古代流水方向
跟随张教授“跋山涉水”,同学们都十分积极,观察各处的地质现象,亲身体验地球的构造,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同学们跟随张教授跨过小溪

同学们积极与张教授探讨岩石的构造
最终,同学们愉快地结束了一下午的野外地质实习。感谢张教授、郭老师的带队,让同学们体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风景区之行,让同学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地球与人类文明演化的痕迹。
同学们都表示深有感触,收获满满~

大合照

信管——储晗

我凭借自己在《地震概论》课上所学的知识,正确的判断出断层的类型,并得到了随队老师的夸赞,我心里十分欣慰。知识在实践中会被理解得更加深刻,也让自己对学习知识产生更多的兴趣~这次虎峪实习让我们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在现实中检验所学知识,同时也是对课堂知识的课外实践补充,给这种上课模式点赞!
这次的活动让我对地理的印象从平白的理论转化为实在的经验与立体的感知,并对于这些学问有了更深的敬意与喜爱。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让自己能对这个美丽神奇的星球有很多的了解。


艺术——漆园

苗润——元培

今天我们参加了虎峪的野外考察,主要观察了虎峪中从2亿年到25亿年间各个年代形成的的各类岩石,作为一个高中文科生,确实很希望能在当年的地理课上看到像这样生动真实的讲解,现在也很高兴能参加这样的考察,亲身近距离体会岩石的不同性质与各种各样的层理。
从三级河流阶地各自的特点到沉积岩岩层的接触关系,从对浅成侵入岩的岩床与岩墙的直观感受与对沉积构造特征和石香肠构造的逐渐了解,老师详实而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使我们更加直观地深入了对地质知识的认识,更让我们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地球不断变化的魅力。


社会学系——曲绍航

医学部——时诗晴

虽然我们都不是这个专业的学生,但是通过这次野外实习真的大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也使得我们的知识更加有实体感。真心希望这种野外实地实习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透过这些静静伫立在虎屿的岩石,我仿佛看到了几十亿年以来沧海桑田的变化。曾经天翻地覆、激烈碰撞的岩层如今静默在我们眼前,向我们展现着曾经的地质演化。非常感谢张老师耐心的讲解,让我一个文科生也对地质构造与演变有了形象生动的认识。


社会学系——赖晗语

生科——张毓昕

在自然环境中一睹真容,配上老师专业而细致的讲解,让我们感觉对遥远的学科有了切身的体会和全新的认识。这也是这个课程最吸引我的地方,无论是博物馆的参观、VR技术还是实地考察,都体现了我们教学的改革,让枯燥的知识更生动,让学生更有参与感。
终于知道这样丰富的地质现象其实就在身边:第一次对于地质形态的实地观察,借着老师和提示牌的解说,想象着它们的形成模式。对于那些首次发现或提出地质更替模型的人感到非常敬佩。如果没有任何解说,我大概只能维持在好山好水好无聊的程度吧~


数学学院——张赖和

元培——邢泽宇

通过这次野外考察,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仅从书本上面是没办法真实理解的有关地质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更直观的理解,使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青少年需要科普一定的地质学知识,既能拓宽视野,在一些紧急情况还能有用,就像地震来临时,我们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感谢张教授,郭老师和助教学长的认真指导与帮助~


生科——陈峻松

另外,陈峻松同学还认真制作并汇报了感想~





地球与人类文明——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人文历史问题,还是哲学问题,甚至会是宗教问题。本课程并不仅仅讲授科学知识,希望在这里更多的是探索、思考和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