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参观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来访
发布日期: 2019-06-11
6月6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发展研究中心刘晓鸿主任、吴青副主任、地质学史研究所员雪梅副所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梁勇处长、任佳副处长、郑志远教授及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处彭梦莹、朱青峰等一行到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与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周勇义副部长、地质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郭艳军高工就地学虚拟仿真建设进行交流,并参观了北京大学沉浸式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
此次座谈由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周勇义副部长主持。周副部长首先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到访的领导和老师表示了热烈欢迎,同时介绍了北京大学在虚拟仿真建设过程中的政策、思路及经验等内容。他表示学校一直非常重视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并为其提供长期的规划和持续的支持。他指出我校地学虚拟仿真教学从教学需求出发,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解决了教学当中的众多难点和重点问题,是一次非常好的教学改革实践。
梁勇处长首先对北京大学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进而对两校实验室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回顾和介绍,提出共享交流的愿景,希望各高校之间能够进行技术和平台等方面的交流。
刘晓鸿主任对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近年就地学野外实践教学建设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了回顾,并对“国家地学类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和方案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邀请希望北京大学能够加入此项活动的建设过程。
郭艳军高工则详细介绍了国家地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的“研究背景”、“建设思路”、“教学模式”、“教学特色和效果”等内容。
周勇义副部长发言
梁勇处长发言
郭艳军高工汇报
座谈过后,来宾们来到沉浸式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进行了实地参观和体验。学生助理强伟帆先后为来宾们演示了LED大屏上的“虚拟博物馆”案例、“太阳风与地磁层”案例、“虎峪地质实习”、“灰峪地质实习”、“显微镜实验室”案例以及网页端的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晶体形态分析和矿物鉴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来宾们佩戴3D眼镜体验了各个案例的沉浸式效果。
“太阳风与地磁层”案例演示
“虚拟博物馆”案例演示
来宾们佩戴3D眼镜体验
助理还为老师们展示了VR头盔中的“灰峪地质实习”、全息台上的“虚拟博物馆”案例以及AR台上的“矿物展厅”案例,让来宾对不同设备的交互方式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AR台上案例演示
全息台案例演示
来宾佩戴头盔体验
参观和体验结束后,来宾们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及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表示选择建设的这几门地质学基础课都很有代表性。最后,在场师生进行了合影留念。
此次交流学习进一步推动了两校实验室建设与合作,并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国家地学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供了建树性参考,希望今后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