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放日,我们在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你
发布日期: 2019-05-22
2019年5月18日,北京大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校园开放日。开放日当天,各院系实验室、校史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以及北大书店敞开大门,让来访者零距离感受校园风采,体验北大生活,短暂地成为“北大人”。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沉浸式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作为本次校园开放日的参观点之一,接待了200余名来访者。
负责本次开放日展示的有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郭艳军高级工程师和实验室助理常曦元、代国峰、强伟帆、于鑫及程潇。
早上8:30,负责接待的助理们便早早地来到实验室提前待命——整理桌面、准备宣传册、调试仪器等等。接近9:00,第一批参观者如期而至。
助理首先会为大家简单介绍实验中心的建设历程、目前的设备和项目及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随后助理为大家演示LED大屏上的教学案例,包括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晶体形态分析和矿物鉴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灰峪地质实习”、“虚拟博物馆”案例和“太阳风与地磁层”案例等。
在助理演示完之后,来访者可以轮流佩戴主控眼镜,操作手柄进行自己操作。
之后来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助理的指导下分开体验VR头盔中的“灰峪地质实习”、“巢湖龙古生物动物群”,全息台上的“晶体结构”案例以及AR台上的“矿物展厅”案例等等。
众多项目中,最受中小学生喜爱的是VR头盔中“巢湖龙古生物动物群”案例——穿越亘古的时空,去到几十亿年前的古海洋,全方位沉浸在一个深邃的海洋世界中,与古玉龙进行近距离接触……
来访者一方面带着对北大的憧憬而来,更带着无比旺盛的求知欲。关于他们提出的问题,如向斜和背斜的成因、石香肠构造的形成过程等等,助理们都耐心给予了解答。更是由于参观者对虚拟仿真技术的无限探知欲和好奇心,原计划下午两点结束的对外开放推迟到三点多才结束……
此次对外开放,来访者均对虚拟仿真实验室表示了高度赞扬,纷纷在实验室的留言册上留言,并提出了他们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