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晶体形态分析及矿物鉴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批国家虚拟仿真项目

发布日期: 2019-04-18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的通知》,地空学院地质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郭艳军主持研发的《晶体形态分析及矿物鉴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批国家虚拟仿真项目。该项目依托《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内容,借助北京大学学科优势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由主讲教师秦善教授、授课团队、技术团队、助教团队和企业共同参与完成。

    该项目建设的晶体形态分析及矿物鉴定等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基本地质技能的关键环节。项目实现了晶体结构拆分、晶体形态分析等微观世界的操作及自主矿物鉴定等功能。在矿物鉴定部分,学生可以自己设计鉴定方案,自由使用不同鉴定工具,判断矿物的种类,实现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和主体。内容完整饱满,满足实习课程的需求,交互维度多、效果逼真;实现了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倡导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从2005年《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网站上线,到多维交互的《晶体聚形分析及矿物鉴定》虚拟项目建设完成,历时13年,共完成800余课时,选课学生600余人。科普活动接待人数近万人,多项活动被新华社、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国内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微信图片_20191205134845

传统教学与自主教学的对比

项目组接受教育部的邀请参加了20194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慕课大会”。会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为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代表颁发证书。项目组负责人郭艳军作为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代表上台领取了证书。

微信图片_20191205135048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为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代表颁发证书(右二 郭艳军)

 

本次会议有来自教育部及其他中央相关部门的领导、教指委专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校教务处处长及教师代表、国际慕课专家和多家课程平台负责人等600余人参加会议。项目组在会议期间做了展示,项目负责人郭艳军、项目成员宋雪阳、程潇为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副司长宋毅、实验室处处长张庆国等领导进行了项目演示,并对项目在实验课程中的作用、效果及项目采用的技术和服务方式进行了探讨。

 

2013年成功获批北京大学地球科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来,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本中心深入推进地学实验教学与虚拟仿真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了三维建模技术、AR/VR/全息等多维的交互技术、3D打印、移动端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了宏观和微观在虚拟世界中融为一体、线上线下多维互动,为地学实验教学与虚拟仿真技术的深度融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推动了北京大学地球学科“双一流”建设中的教学现代化建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