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习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习课
发布日期: 2021-04-21
2021年4月16日下午15:00,李梅老师带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的同学们来到逸夫二楼3522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了课程实习。实验室助教强伟帆负责配合演示和操作。
课程介绍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作为城市与环境学院专业新开的一门必修课,主要教学目的为:
(1)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GIS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处理与编辑、空间分析方法、GIS制图原理;
(2)培养学生掌握常用GIS软件的基本功能,使学生熟练运用GIS制图这一地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综合应用地图学与GIS原理方法,熟练操作GIS软件开展制图、空间分析等,解决实际地理空间问题。
设备与应用介绍
李梅老师为同学们系统地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各个设备,对不同设备的工作原理、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着重介绍了VR设备中的谷歌地球VR,谷歌地球VR版通过使用VR技术,收录了近5亿平方公里的真实地貌,可以更好的帮助同学们认识世界地理,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同学们佩戴VR头盔找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全新的角度在东京街头漫步,或是去法国埃菲尔铁塔等世界各国地标性建筑物瞻仰人类建筑工程的雄伟。用全新的角度感受世界各地的地标性建筑,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里约热内卢基督像、东京塔、金门大桥、胡佛水库、罗马斗兽场、科罗拉多大峡谷,也体会了世界沙漠、海洋、森林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借助于《谷歌地球VR》甚至还能站在最高点俯瞰整个城市,或是到太空中以神的视角观察人类的家园。
学生佩戴头盔体验谷歌地球VR
学生佩戴头盔体验谷歌地球VR
项目展示与体验
助教强伟帆为同学们演示了“太阳风与地磁层”案例和“晶体形态分析和矿物鉴定虚拟仿真项目”案例,同学们佩戴3D眼镜体验沉浸式效果,较强的视觉体感使得同学们不由得伸手去触摸地球粒子。
同学们伸手“触摸”粒子
虎域野外实习的案例勾起了同学们的普地回忆,纷纷寻找自己当时的足迹。
之后李老师带领同学们体验了Z-Space和AR台的案例,并对其工作原理和目前的发展前沿进行了介绍。
同学们操作Z-Space
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学生们有效地接触并了解了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在体验先进教学设备及技术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世界地理、地图学、虚拟现实等学科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兴趣。
共同期待
随着国家的教学改革和科技的进步
相信今后虚拟仿真技术
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
我们也随时欢迎
对虚拟仿真感兴趣的单位或个人
来实验中心参观学习~